蘇大姐因突發性腦中風被送進加護病房,經歷了人生最黑暗的時刻。當時的她不僅右半身失能、視力模糊,更因長期受紅斑性狼瘡所苦,每晚飽受燥熱失眠折磨。然而,透過健康管理的介入,短短一個月內,她的人生竟出現戲劇性轉變——現在的她不僅能安穩入睡,視力恢復清晰,甚至重新找回思考與行動的自由。
最新消息

「前胸痛到後背」小心是致命危機
前交通部長郭瑤琪,因為主動脈剝離緊急送新光醫院急診,開刀手術,搶救無效。醫師提醒如果出現「前胸痛到後背」的撕裂痛時,一定要趕快就醫,高危險的主動脈剝離死亡率可能達9成,一刻都不能拖延。

高血壓不自知 42歲執行長洗完澡竟猝死 !
洗澡竟然會引爆心臟病發危機!年僅42歲的知名連鎖飲料店「日春木瓜牛奶」執行長李燿忠,日前疑似在洗完澡後心臟不適,送醫後搶救1小時仍不治。醫師提醒,約有6成年輕的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血壓高,提醒如果眼白經常爆血絲、舌下血管怒張,千萬別輕忽,可能已經有高血壓。

全台「2月死亡人數」創歷史新高!
春節過後,流感、諾羅疫情狂燒,急診壅塞,ICU(加護病房)一床難求,醫護更紛紛出走。據內政部統計,單是二月份就高達2萬1888人過世,面對醫療體系崩壞,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怒轟衛福部「裝死」,就連新冠疫情爆發的時候,都沒有現在這麼嚴重。

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
心血管疾病不只發生在男性!據統計,台灣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10年來增加了18%;醫師提醒,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症狀表現與男性不盡相同,容易被忽略,呼籲民眾重視心血管健康的男女差異,提早防治,避免延誤治療甚至死亡。

「小葉啟田」心臟衰竭驟逝,夜間頻尿別輕忽!
心臟衰竭的症狀可分為兩種類型,一種是心臟無力將血液輸送到全身,導致周邊循環不足,患者可能出現頭暈、腦部功能下降、走路喘、心悸、胸悶等症狀。另一種則是心臟無力將血液回流,導致下肢水腫、平躺時呼吸困難、夜間頻尿等,這些症狀與體內水分滯留有關。

從腦震盪到重獲新生的寶石罐門市小姐
她曾遭遇七次車禍,因撞擊頭部而腦震盪,引發不定時的暈眩和頭痛,甚至影響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。接種三劑疫苗後,全身長滿濕疹,並三次確診新冠,留下打呼、喉嚨異物感等後遺症。更讓她絕望的是,醫生告訴她,這些問題無法治癒,只能靠藥物控制。

花蓮市代主席李振瑋41歲主動脈剝離過世
台北榮民總醫院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,過去以為,因為血管老化、血壓高,才會讓主動脈內膜破裂,血液衝進血管壁,造成致命剝離。但這幾年,醫界開始發現,一些40歲以下,甚至30多歲就發生主動脈剝離的案例,背後常常不只是壓力大、勞累、運氣不好這麼簡單。
4.蛋白質缺乏症的表現
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,所以蛋白質是跟生命掛鉤在一起的,它是與生命和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一種物質。機體的每個細胞和所有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會有蛋白質的參與,佔人體重量大概16%~20%。蛋白質一旦缺乏了,會為身體帶來許多疾病隱患。